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綿延萬里,孕育了千年文脈。一部長江文化史,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構筑著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時強調:“深入發(fā)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出更多體現新時代長江文化的文藝精品?!?/p>
9月12日至10月30日,13個?。▍^(qū)、市)參與的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在湖北舉行,美術展、電影周、學術交流等活動精彩紛呈,充分展示了長江文化的現代活力。
集聚考古成果 展現長江文明
良渚文化獸面紋三叉形器、人乘龍形玉佩、鑲紅寶石金冠……9月23日,湖北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院臨展廳,“江流萬古——長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寶展”上的160件(套)文物按年代有序排布,直觀展現了長江文化的發(fā)展脈絡和交流融合?!拔覍3虖陌不遮s來,看到了很多珍品,真是大開眼界?!眳⒂^者葉新瓊說。
半個多世紀以來,長江流域不斷取得重要考古成果,重要遺址陸續(xù)被發(fā)掘,長江文明形成、演進、發(fā)展的過程逐漸清晰?!拔覀円杂衿?、漆木器、青銅器、金銀器和陶瓷器等五大器物體系,串聯起長江流域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文明脈絡?!北P龍城遺址博物院副院長王穎介紹,在本次長江文化藝術季,巴蜀文化、楚文化、良渚文化等長江文化的考古成果齊聚一堂,共同勾勒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壯闊圖景。
東湖之畔,湖北省博物館內的“簡讀中國——中國出土簡牘展”吸引了不少游客參觀?!拔覀兙x湖南里耶秦簡、甘肅肩水金關漢簡等近230件(套)簡牘文物,通過配套圖文、多媒體互動等手段,還原不同歷史人物所在的歷史現場,闡釋好長江文化?!焙笔〔┪镳^學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羅恰說。
除了文物展覽,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還舉辦了系列講座、學術研討會等活動?!巴ㄟ^本次文化藝術季,長江流域考古發(fā)掘和研究成果得到了系統(tǒng)展現,重要的實物展品生動展示了長江文明起源、發(fā)展脈絡和燦爛成就?!焙笔∥幕吐糜螐d黨組成員、副廳長余萍說。
依托技術創(chuàng)新 傳承長江文化
9月29日,武漢市洪山禮堂,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映像長江”電影周活動啟動儀式座無虛席?!逗楹舜蚶恕返男身懫?,4K修復版電影《洪湖赤衛(wèi)隊》呈現在觀眾面前。
上映于1961年的《洪湖赤衛(wèi)隊》,老膠片已經明顯破損。“我們走訪多位老攝影師、老導演,查閱同期老電影資料,確立‘總體修舊如舊,部分修舊如新’的修復思路,運用‘AI初修+人工精修’的模式,在保留影片歷史質感的基礎上,讓畫面更加清晰?!庇捌迯蛨F隊負責人、湖北電影制片有限責任公司后期制作部視覺主管方陽說。
編鐘數字化重生,簡牘科技修復,紅色電影數字再生……創(chuàng)新,讓文化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
在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長江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成果層出不窮——
在“聆聽長江·第二屆長江音樂周”活動中,“夢在高原”“心在路上”“愛在海洋”三大篇章的17首作品,將長江流域的民族民間音樂元素、現代作曲技法與古典合唱藝術融為一體。
“視聽長江”網絡傳播周活動中,以虎座鳥架鼓為原型的數智人“楚音”、受勾踐劍啟發(fā)創(chuàng)作的“小劍劍”、網絡動畫《靈籠》等眾多IP,將生態(tài)、科技、人文、歷史融為一體,以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呈現了長江文明的繁榮。
“書香長江”閱讀周活動,發(fā)放數百萬元優(yōu)惠券,激發(fā)群眾“讀書熱”;“遇見長江·長江文學周”活動,面向全國開展主題征文,歡迎自由投稿。通過這場盛會,長江文化更好地走到了人們身邊。
推動交流互鑒 共享長江之美
“這是長江文化獻給世界的情書!”有網友這樣評論。
當璀璨的煙花綻放于長江之上,當大河文明對話吸引各國目光,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的火爆出圈,進一步推動長江文化走向世界。
9月12日晚舉行的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開幕式,吸引了海內外網友的關注。
美麗的長江風光、豐富的文藝活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游客實地探訪長江,感受長江文化的魅力。2025年國慶、中秋假期,湖北全省A級旅游景區(qū)共接待游客2036.34萬人次,同比增長12.9%;湖北口岸出入境客流量同比增長36.4%。
在黃鶴樓上俯瞰長江,體驗詩詞之美、漢劇之韻;登船夜游長江,賞燈光秀、觀情景劇……藝術是跨越國界的語言,中外游客并肩同行,共賞、共享長江與長江文明之美。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長江文化藝術季期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武漢市政府還共同主辦了2025大河對話論壇。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國際組織代表、世界流域機構專家、中國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學者等各方代表,共赴文明之約、共謀發(fā)展之策。
“十五五”規(guī)劃建議提出,大力繁榮文化事業(yè),加快發(fā)展文化產業(yè),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fā)展潮流,為推動長江文化生生不息、繁榮發(fā)展注入了活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1日 04 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opendial-toolkit.net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