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韓凱琪、羅蒙)“之前就有聽說過孔門拳,今天親身體驗了一下才懂非遺的魅力!”10月16日上午九時,伴隨著響亮的口號聲,大冶市還地橋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內,“武動孔門”第一期培訓班正式拉開帷幕。
據悉,該鎮(zhèn)將省級非遺孔門拳的傳承保護與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相融合,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群眾精神家園,旨在堅定文化自信,讓古老的武術技藝在新時代煥發(fā)勃勃生機。
據了解,孔門拳起源于大冶,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受當地礦冶文化、農耕文化以及當地濃厚習武之風的影響,其素有空門、孔武門、孔門拳之稱。該拳拳法剛勁,步伐沉穩(wěn)獨特,跳落歸膝似鶴翔,動作靈活賽猿猴。
訓練現場,在孔門拳第十一代傳承人、年逾古稀的尹德甫的悉心指導下,學員們從最基礎的抱拳禮、馬步、弓步學起,認真揣摩每一個動作要領。
尹德甫的拳式剛柔并濟,底蘊深厚,教學過程中不僅傳授拳法技藝,更闡釋其中蘊含的武德修養(yǎng)與歷史淵源。學員們神情專注,反復演練,掌風拳影間,滿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忱。
“練完渾身舒暢,下次一定帶朋友一起來!”參與課程的學員葉慧雨感慨道。從陌生到熟稔,大家不僅感受到了孔門拳的獨特魅力,更在強身健體的過程中觸摸文化脈搏,活動現場儼然成為非遺“活態(tài)傳承”的生動實踐課堂。
首期活動的成功舉辦,為“武動孔門”項目奠定了良好開端。還地橋鎮(zhèn)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為契機,持續(xù)深化項目建設,定期組織開展系列培訓,吸引更多群眾了解、學習孔門拳;同時,不斷拓展傳承路徑,著力將“武動孔門”打造為還地橋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品牌,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基層實踐中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opendial-toolkit.net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