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李瀟)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想象與事實:全球文明倡議視域下的宗教包容與反歧視”國際研討會11日在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趙志敏,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伊斯蘭教協(xié)會會長楊發(fā)明,埃及愛資哈爾伊斯蘭研究中心秘書長穆罕默德·詹迪,埃及愛資哈爾長老委員會秘書長阿巴斯·舒曼,哈薩克斯坦歐亞國際研究協(xié)會執(zhí)行主席凱拉特·巴特爾巴耶夫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會議現(xiàn)場。人民網(wǎng)記者 李瀟攝
趙志敏指出,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又一次站在“不同文明如何相處、人類文明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中華文明兼容并包樹立了多宗教信仰和諧共生的歷史典范,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為世界宗教發(fā)展提供了中國方案,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攜手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應對共同挑戰(zhàn)、走向美好未來的唯一出路。一些國家自詡為“民主燈塔”,慣于打著“民族”“宗教”“人權”等幌子,通過輿論抹黑、文化滲透、經(jīng)濟制裁、政治圍剿等手段對其他國家指手畫腳、頤指氣使、肆意打壓。宗教信仰領域的學術對話在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們愿同世界各國專家學者和有識之士一道,深入開展各類雙邊和多邊人文交流合作,共同探討文明之間如何實現(xiàn)“和而不同”的傳承發(fā)展,為闡明人類文明多彩、平等、包容特性,更好尊重不同文明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旗幟鮮明地反對文化傲慢和偏見、沖突和對抗提供學理思考。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坦誠交流、互學互鑒,傳遞和平友好精神,以文明交流互鑒的積極姿態(tài),攜手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穆罕默德·詹迪表示,縱觀人類歷史,文明從未建立在偏見和歧視之上,而是建立在開放與寬容之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論其種族、信仰如何。寬容不應該是只在特定場合被談論的口號,而應該是各個國家、民族生存的基礎。寬容意味著尊重他人信仰的權利,尊重每一個個體的獨特性,秉持公平和公正的原則處理分歧,而不是打著宗教差異的幌子來排斥或者仇恨他人。
阿巴斯·舒曼認為,世界各個國家、民族都應該和諧相處,都有自主決定自身命運的權利。應堅守善良與正義,尊重彼此之間的差異,理解各自立場的不同,以對話消除分歧,避免暴力與沖突,攜手共創(chuàng)和平與公正的美好生活。
凱拉特·巴特爾巴耶夫提出,當今世界日益碎片化,文化誤解與意識形態(tài)對立加劇。交流有助于人們更好地了解彼此,是消除誤解的一種重要方式。不同文明、宗教應該加強交流,共同探討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美好、和諧的世界。 此次論壇以“全球文明倡議視域下的宗教包容與反歧視”為主題進行研討,可謂恰逢其時,具有重要價值。
來自中國、埃及、巴基斯坦、泰國、巴勒斯坦、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耳其、法國、孟加拉國等國家的學者和專家參加了本次會議,并圍繞“超越文明沖突: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伊儒會通——中華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包容互鑒”“伊斯蘭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交流。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opendial-toolkit.net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